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学子成为新时代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先锋力量,经济管理与法学院积极响应校团委号召,组织师生奔赴基层一线。在实践中,同学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山河,磨炼意志品质,贡献青春智慧,助力社会发展。2025年暑期,学院共组建了3支社会实践团队,深入社会基层。实践内容涵盖公益支教、政策法规理论宣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层治理服务以及乡村振兴助力等多个关键领域。各实践队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力求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推动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一、青湖法雨实践队:青湖逐梦践真知,与法同行进万家
青湖法雨实践队一行19人于7月5日至25日在黄石市万达、红旗桥、白马山三大社区以及阳新县华道小学开展了为期20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采用“实践+调研”双轨模式:面向青少年开展法治宣传,讲解与未成年人成长息息相关的法律;结合“青少年党史学习月”,联合黄石市“五老”宣讲团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开设扎染、阳新布贴等非遗传承课;还与其他团队联合赴华道小学开展趣味科普、法律启蒙等支教课程。同时,深入基层调研政策法规传播现状,通过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收集一手资料。此次实践依托国家级七彩假期和大创项目平台,为青少年注入思想文化养分,调研成果为提升法治建设效能提供参考,团队也在协作中凝聚力量,实现了社会实践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
二、湖韵繁星实践队:繁星指引青年行,实践砥砺征程路
湖韵繁星实践队一行24人于7月5日-25日前往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排市镇河北小学,开展了为期二十天的支教活动,支教途中受浮屠镇华道小学邀请,分派六名队员前往当地继续开展支教活动。此次支教活动争取到了湖北省爱心托管班项目的大力支持,聚焦于促进孩子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课程设计方面,采取“基础课程+特色课程+拓展课程”模式,在辅导课业的基础上开拓孩子们的知识面。此外,具有专业特色的财经特色课和模拟法庭活动顺利开展,在孩子们心中埋藏下专业的种子。在全体支教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团队实践成果显著,得到了当地师生和家长的一致。此外,形成并整理活动开展照片、视频、通讯稿若干,队内支教心得24份,校外报道35余篇。
三、探路者实践队:举灯探路行万里,不懈实践出真知
探路者实践队一行18人于7月5日远赴阳新县富池镇,开展了为期12天的“非遗传承与红色文化传播互助的融合路径研究”主题暑期实践调研工作,该实践队成功入选湖北团省委2025年“绿色长江,青春护航”长江大保护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实践队致力于挖掘红色文化与非遗文化底蕴,撰写详实调研报告与心得20余份,提出多项可行性建议。深入了解富池镇当地红色文化与非遗文化,探索红色摆渡船与阳新布贴,开设各类相关课堂。实践队将理论实践转变为调研成果,设计开发的红色与非遗主题布贴文创产品,获富池镇文体广电服务中心高度认可,彰显实践价值:富池镇文体广电服务中心授予团队“非遗传承先锋队,红色文化践行者”荣誉锦旗与感谢信。他们以青春之名,为非遗传承与红色文化的融合发展探寻新路径,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属于青年学子的时代担当。
笃行不怠方致远,奋楫争先谱新篇。在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青年学子们扎根基层沃土,在服务群众中锤炼本领,在体察民情中启迪智慧,于实践熔炉中坚定了理想信念、厚植了为民情怀。他们用脚步丈量大地,用行动诠释担当,深刻领悟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的真谛,更明晰了新时代青年与祖国同频共振的使命。未来,学院将持续以实践为桥,引导更多青年在广阔天地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让青春在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