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通知公告
经济管理与法学院 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公示
发布时间:2022-11-15 浏览次数:598


一、学院概况

经济管理与法学院创始于1974年学校设立的政治系,2003年更名为政法经济系,2008年调整为经济与管理学院、政法学院。2019年,根据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需要,组建经济管理与法学院。学院现有6个本科专业和“应用经济学”、“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经济学、法学两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拥有“资源环境”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湖北省高等学校“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高等学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湖北省高等学校“国际贸易(物流方向)”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湖北省“荆楚卓越法律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湖北省“信息技术大学生创业基地”、湖北省高校“政治经济学”资源共享课、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湖北省“楚天学者”设岗学科等10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此外,“黄石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黄石市检察理论研究中心”、“黄石市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黄石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湖北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挂靠我院。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70余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8人,具有博士学位37人,硕士生导师28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湖北省产业教授2人、磁湖学者讲座教授1人,并有多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职工维权“十佳律师”等荣誉称号。学院还建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组织1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2个。学院教师主持或参与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0余项,荣获省市级教学或科研成果奖7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40余部;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教学科研成果荣获省、市级教学成果奖、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70余项。近几年学院立足办学定位,积极创新办学思路,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深度对接湖北省黄石市等优势产业领域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作出较大贡献,学院教师承担各种横向项目150多项此外,学院还与英国奥斯特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瑞士苏黎世应用科技大学、德国海德堡应用技术大学等多所海外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学院高度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近年来,大学本科生科研立项成绩显著。有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多项,学生撰写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曾荣获湖北省“挑战杯”金奖和全国“挑战杯”铜奖。同时,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其中社会调查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极富特色,大量社会调查成果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青山湖畔社会实践服务团队”两次从全国千余所高校中脱颖而出,中标全国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团队、湖北省优秀团队称号,调查成果荣获湖北省暑期社会实践一、二等奖多项。此外,学院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在省内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4%左右,并有多名毕业生先后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等全国重点院校。就业区域遍及全国,就业领域主要集中在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基层公、检与司法机关。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诚、毅、勤、敏”的校训,弘扬“天道酬勤、自强不息;博学笃行,奉公守正”的办院精神,不断强化院风、教风、学风建设,不断强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地合作,努力培养服务地方经济,企事业管理与法务的应用型人才。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经济管理与法学院将始终坚持“党建为魂、学生为本、学术为先、学者为大”的办学理念,继续以推进“双一流”建设为抓手,着力强化学院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转型发展,不断提升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奋力开拓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

学院立足湖北,面向全国,服务基层,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围绕“争博点”“提效能”“强特色”和“创一流”发展任务,以建设一流学科支撑一流本科教学办学目标,以培养模式改革提升育人质量,以提升创新能力驱动科学研究,以高层次人才带动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努力培养服务地方经济,企事业管理与法务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建设和建设思路

学院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现开设6个本科专业,分布在3个学科门类。根据《湖北师范大学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加大专业动态调整力度,2021年继续暂停物流工程法英双学位专业专业方向招生2022年,申报并成功获批财务会计教育专业2022招生。强化内涵建设,专业特色逐步凸显。学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经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探索出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1+2+1”基本模式,实现校企、校地、校政合作,协同育人。法学专业探索实施“5+1+2”分类培养模式,鼓励企业参与学科专业调整建设、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过程管理、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实训实施、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指导工作。建立了湖北师范大学文都学院1个“双主体”学院,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学院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国际贸易(物流方向)”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项、湖北省“荆楚卓越法律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1项。

(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及生源质量

2020-2021学年,全日制在校生本科1263人、研究生102人,学院面向全国8个省招生,2021年本科生招生302人,本科毕业生415人。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本科生数

硕士研究生数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

总数的比例

B0101

法学

342

62

27.07%

0203

法学(英语双学位)

45

0

3.56%

B0106

行政管理

144

0

11.40%

B0108

城市管理

0

0

0

B010B

法学(专升本)

24

0

1.90%

B0103

经济学

159

40

12.58%

B0105

国际经济与贸易

129

0

10.21%

B0107

财务管理

205

0

16.23%

B0109

物流工程

26

0

2.05%

B010A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升本)

30

0

2.37%

B010C

财务管理(专升本)

88

0

6.96%

B0104

财务会计教育

40

0

3.16%

合计

1263

102

100%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学院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着力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学院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促进教师总量稳步增长,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基本满足了本科教育教学的需要,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数量与结构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5人、外聘教师21人,折合教师总数为75人。按折合学生数1420计算,生师比为18.93:1。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8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7.69%;具有工程行业背景的专任教师17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6.15%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39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4.16%;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的专任教师33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0.77%

(二)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学校专任教师中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学院有“楚天学者”1人,教师队伍中,有多人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职工维权“十佳律师”等荣誉称号。2021-2022学年学院选派多人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提升教学水平。如在线教学培训、专业建设研讨实验教学培训等活动。2名教师参加学校“一流课程”建设培训活动. 充分开展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学专题讲座与培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队伍实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1教师获十佳师德标兵;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已建有1个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通过团队合作机制凝聚教师队伍,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年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科学研究能力不断提升2021学院教师获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和湖北省重点发展专项14,横向项目29项。

(三)本科生主讲教师和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2021-2022学年,本学年教授、副教授均承担本科生的上课任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分别占教授、副教授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00%94.44%

(四)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院始终将本科教学经费投入置于优先地位,加大教学经费投入,优先保障本科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经费基本满足本科教学。2021-2022学年教学经费投入70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50,生均本科实验经费14,生均本科实习经费150

(五)教学条件

学院现有湖北省高等学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湖北省社科院黄石分院“城市发展研究所”、“黄石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黄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中心”、“黄石市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电子政务实验室”“模拟法庭”。学院依托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大力开展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及社会服务活动,在社会服务项目中锻炼学生、培养学生的应用性技能。图书馆文献资源满足师生教学和科研的需求。教学用房1190平方米。电子图书370396,电子期刊1672,学位论文28794册。教学仪器备值223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1765元。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学院的教学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重要论述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教学中心工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入推进学院转型发展,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创建一流本科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学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造调整步伐。为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专业认证工作的相关精神,努力探索专业内涵建设和质量保障的有效路径,切实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结合自身实际和学校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的需要申报财务会计教育专业成功获批开展招生

2.积极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学院积极开展一流专业建设工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教师培训2021年引进博士4名。深化校企协同培养机制,邀请校外专家来校上课与讲学6人次2021-2022学年与校外企业单位建立5个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和人才联合培养基地,进一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积极开展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8年学院获批“荆楚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项目。为做好项目推进工作,学院高度重视,组织人员认真研讨,制定项目建设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21年引进博士1名,2教师获黄石市特约监督员、人民监督员;积极参加地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多名教师参加湖北省、黄石市立法建设工作;强化协同培养机制,实施外聘专家进课堂项目,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组织开展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服务和竞赛活动,提供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能力。2021年学生获国家级1项;积极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导师制;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组织教师积极开展课程建设,目前有2上线。出版教材2部;完善实践教学条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教师获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

4、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产学研协同培养机制。以专业认证为抓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推动教学改革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开展湖北师范大学高腾数智产业学院建设,共同打造合作运营管理中心、创新人才培养中心、校企合作课程研发中心、实践教学中心、师资培训中心、产学研创用服务中心、鄂东南智能财务人才培训中心等七个中心。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深入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2021年学院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申报,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课程思政项目)3,获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其中一等奖1,三等奖1项,2022获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7,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批学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申报省级一流课程2门。同时督促检查教师已承担的省级、校级教研项目,积极开展研究、结题和鉴定,做好教学成果的培养和凝练。2021年完成6项教研项目的结题工作。

2、切实开展在线课程的建设工作。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在线课程建设的学习,2021年学院参加在线课程培训教师达10余人次。学院2课程成功上线。1门课程列入智慧树在线资源课程建设,开设校级通识选修课6

3、积极推进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推进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改革。学院大力推进在线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超星尔雅、学堂在线、智慧树、中国大学MOOC平台以及有关部属高校课程中心的网络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组织学生通过QQ、腾讯课、超星学习通、腾讯会议等方式开展理论知识学习。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在线自学、完成作业,与学生互动交流讨论,开展在线辅导与答疑。课程教学效果良好1名青年教师获学校演讲课比赛二等,1教师获三等奖

4、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经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逐步探索学院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1+2+1”基本模式,实现校企、校地、校政合作,协同育人。法学专业探索实施“5+1+2”分类培养模式,鼓励企业参与学科专业调整建设、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过程管理、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实训实施、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指导工作。

5、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工作。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发挥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湖北师范大学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学院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获批校级思政课程建设项目2

(三)严格实践教学环节管理,积极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严格实践环节管理,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质量。学院组织学生深入黄石建设银行、黄石民生银行、招商银行、湖北众联物流公司、永康市久久太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黄石中级人民法院、黄石港区法院等企业、政府部门开展课程见习、专业见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完成实践活动各项要求,并做好记录。为做好2019级学生实习工作,高度重视,召开实习动员会,提高认识;积极协调沟通相关实习基地,从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保证学生良好实习条件;各指导教师认真履行责任,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相关情况,及时处理问题。开展实习工作检查,确保实习质量。组织人员深入相关实习单位充分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听取意见,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实践质量。组织开展了实习实训工作总结工作。完善论文流程式管理,出台毕业论文工作等一系列规范性制度与流程,形成了开题撰写、论文写作、期中检查、形式审查、论文答辩、材料归档等论文管理工作环节与流程,强化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完成2018学生学位论文审查、答辩、评阅、归档等工作;获批学校优秀学士学位论文132019级学生学位论文工作进行了布置,进行分组、指导教师安排等,开展了2019学生学位论文选题工作。

2、拓宽实习实训教学基地,搭建学生实习实训能力平台。学院不断拓宽实习实训基地,积极与企业、学校、政府部门等沟通协调,签订实习实训基地,新增学生实习实训基地5家。

(四)强化教学管理,严格规范程序

1、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扎实开展教学工作。为做好教学工作,每学期开学初学院专门召开教学会议布置教学工作,要求做到“六个到位”和“三个遵守”,即通知到位、人员到位、教材到位、安排到位、安全到位、检查到位。教师要遵守上课时间、遵守教学纪律、遵守教学计划。严格对照人才培养方案,认真做好课程开设、教师、上课时间、上课教室安排工作;组织开展期中教学检查工作,针对期中教学检查发现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做好教师教学进度表、学生成绩、学士学位论文材料等教学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做到及时、完整、准确扎实开展学业帮扶与预警工作;完成了教材征订工作,做到教材发放及时到位。2021年全院教师没有课程异动、教学计划变更等情况。教材征订严格执行学校规定。辅修专业教学顺利开展。2021全年学院173,全部开出。

2、严格执行调课制定,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学院严格遵守教学管理制定,要求教师必须执行课堂教学纪律,调课必须办理相关手续,对调课的课程必须安排时间补课,保证课程教学任务完成。

3、扎实开展学分成绩清理工作。根据学校教学工作整体安排,学院高度重视,认真做好20182019级学生课程成绩清理、学分核实,核查人才培养方案执行完成情况以及20182019级学生补考等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学院要求各系主任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应届毕业生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4、切实做好期末考试工作。学院高度重视期末考试工作,成立考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就期末考试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全体任课教师认真阅读教务处有关通知要求,严格对照课程考试大纲,做好期末考试试卷命题工作。实行教师、系主任、教学院长试卷审核三级把,确保试卷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保证试卷命题质量。严格要求教师认真做好学生课程学习平时成绩要做到“三有有记录、有依据、有差异。根据教务处要求严格执行阅卷规范,切实做好试卷阅卷工作做好试卷保密工作,严禁试题泄密,保证期末考试的严肃性同时试卷制作人员要保证试卷印刷质量,防止印刷错误。做好期末考试监考人员安排工作做到通知到位,人员到位、巡视到位。全体教师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严格执行考场纪律;做好试卷审核和检查;切实做好阅卷规范,严格成绩提交程序。做好试卷装订、归档等工作;加强考试过程管理,严肃考风考纪。

5、加强实验教学,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学院重视实验教学,依托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法学实践中心”“电子政务”“模拟法庭”等实验教学中心(平台),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计划、课程进度、实验报告等方面严格规范要求,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验课程开100%。学院1名教师获2022湖北省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优秀教师。2022年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智未来奖”优秀教师1名。

6、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开展语言文字工作,举办十佳主持人大赛、入学教育模拟辩论赛等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普通话二通过率98.46%,二甲通过率59.64%

(五)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1、学院积极推进学生创业教育,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在2022年“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湖北省选拔赛中荣获省赛1个特等奖,2三等奖

2、学院依托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平台,以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为拓展,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021年在第十届POCI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中获3二等奖2021“哲寻杯”华中地区大学生公共管理方案设计与决策对抗大赛中荣获二等奖。组织学生参加2022年“衡信杯”全国本科税务技能大赛2022年度第八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六)强化规范管理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为规范实验室管理工作,学院修订和完善了实验室实验与管理工作制度,明确实验室使用、管理等环节,要求实验室只用作教学科研使用,严禁实验室另作它用。学院召开实验室安全管理会议,专题研究实验室安全问题。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大检查,针对实验室出现的安全问题,及时排除。实施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参加安全知识考试,学院教师和学生安全知识考试全部合格。同时对实验室设备资产进行清理,并对实验室设备的调配、使用按照规定办理手续,确保了实验室资产安全。

(七)严格执行工作流程,完满完成毕业生工作

根据学校毕业生教学工作整体安排,学院认真做好毕业生课程成绩清理、学分核实核查人才培养方案执行完成情况以及毕业生补考工作针对出现各种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了应届毕业生教学工作顺利完成。为做好毕业生毕业资格审查和学位授予工作,学院专门成立由学院总支书记、院长、教学院长、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教学秘书、辅导员、班主任等人员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毕业生毕业资格审查和学位授予工作制定经济管理与法学院毕业生毕业资格审查条例和学位授予实施细则。在工作过程,严格对照条例和细则,初步确定毕业资格和授予学位名单,提出不能毕业的和不授予学位学生原因。召开毕业生毕业资格审查和学位授予工作会议,讨论决定2022毕业生毕业资格和学位授予情况,结果并进行公示同时要求学生辅导员、班主任要切实做好不能毕业和不能授予学位的学生思想工作。2022毕业生工作顺利完满完成。

五、专业培养能力

(一)经济学类(经济学方向)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知识,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能熟练地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分析社会经济问题,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优势与特色:本专业依托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应用经济学)、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政治经济学(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具有深厚的教学与科研基础,下设企业经济、国际经济两个人才培养方向,形成了鲜明的服务区域与地方经济的专业特色。

专业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学》、《财政学》、《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学》。

毕业生就业方向:可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如银行、国企、民企、贸促会、证券公司、外企、外经委、外管局、期货公司、保险公司、海关等部门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经济学类(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掌握经济学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国际通行经贸规则,认识与把握国内外经济、贸易的运行规则和发展规律,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成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全球视野和较为完备知识体系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优势与特色:本专业依托湖北省高校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育项目国际贸易(物流方向)、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和“彩虹学者”设岗学科(应用经济学)、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具有深厚的教学与科研基础,下设国际贸易业务和跨境电商方向,形成了鲜明的服务区域与地方经济的专业特色。

专业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口语》、《报关实务》、《国际投资》、《国际结算》、《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商务单证》、《市场营销》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可在企业国际贸易业务部门、金融机构、跨国公司与相关政府机构,如银行、国企、民企、贸促会、证券公司、外企、商务部门、外管局、期货公司、保险公司、海关等部门从事外贸业务、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管理工作。

(三)法学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具有坚定的法治信仰、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一定的法律服务能力与创新能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熟悉国际规则的应用型法治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法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是学校重点一级扶持学科,2012年获批校级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14年获司法社会工作二级硕士点。2015年作为主干学科获批校级(管理与法)和省级(资源环境)优势特色学科群。2018年获批法律专业硕士一级学科硕士点、“荆楚卓越法律人才协同育人计划”。

专业核心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民法》、《刑法》、《商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经济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知识产权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毕业生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如人大常委会、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仲裁委员会、海关、进出口动物检疫局、烟草专卖局、律师事务所、银行、证券公司。

(四)财务管理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将服务地方、服务企业、对接行业产业作为特色,基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任务、过程及业务流程,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流程,强化产教融合,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逐步实现教学过程与财务管理实际工作过程对接,为学生奠定长期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专业优势与特色:将服务地方、服务企业、对接行业产业作为主要目标,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流程,强化产教融合,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实现教学过程与财务管理实际工作过程对接,为学生奠定长期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财务会计》、《会计基本技能》、《国际贸易》、《税法》、《电算化会计》、《中级财务管理》、《金融学》、《财务分析》、《财务管理案例》、《税收实务》、《财务管理专业英语》、《证券投资》、《资产评估》、《成本会计》、《审计学》、《管理会计》、《金融工程》、《风险管理》、《保险学》。

毕业生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毕业生就业区域广泛,可在企业,金融证券机构、政府部门及学校工作。就业岗位主要为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公务员和教师。

(五)行政管理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需求,按照“宽口径、厚基础、个性化、善创新”的人才培育方针,培养具备现代公共精神、创新精神、法治精神,掌握行政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擅长行政管理实务、公共政策运用、公文写作、办公自动化、大数据应用等方面的行政工作,熟悉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活动规律,熟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先进管理方法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1.“厚基础、精专业”。在注重夯实学生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基础的同时,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2.“重应用,多实践”。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应用技能的培养。一方面开设大量的技能型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另一方面积极搭建实习实践平台,提供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调研活动。3.“融资源,促合作”。积极推动专业教育联盟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地校合作融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为专业建设、师资建设和产、学、研提供平台和空间。

专业核心课程: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政治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领导科学》《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行政法概论》《电子政务》《市政学》《社会保障》《国家公务员制度》统计学》《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毕业生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员、企业行政职员、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管理及科研工作。

(六)学院各专业生师比情况


全院/专业

生师比

法学

26.00

行政管理

24.00

经济学

9.35

国际经济与贸易

22.71

财务管理

22.54

物流工程

6.5



(七)教授授课情况:


序号

教授姓名

是否授课(未授课请备注原因)

课程名称

1

肖六亿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2

常婕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3

徐燕

金融学

4

聂亚珍

产业经济学

5

陈燕和

证券投资学

6

易艳春

中级财务管理学

7

曾庆发

管理学,领导科学

8

黄本莲

民法总论;民事法律综合实训

民事法律实训

9

陈向军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知识产权法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

100%




教授讲授本科课程门次数

课程总门次数

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

16

22


8.89%



(八)学院各专业实习基地情况

基地名称

建立时间

面向校内专业

湖北师范大学财务处

2018

财务管理

黄石市注册会计师培管理中心

2015

财务管理

湖北林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6

财务管理

湖北百旺金赋科技有限公司

2016

财务管理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17

财务管理

昆山远海慧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8

财务管理

黄石大信正信会计师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2019

财务管理

黄石市西塞山区人民法院

2011

法学

湖北太圣律师事务所

2011

法学

黄石市黄石港区人民法院

2011

法学

湖北鸣伸律师事务所

2011

法学

湖北忠三(黄石)律师事务所

2012

法学

黄石市人民检察院

2012

法学

大冶市人民法院

2013

法学

广东港仁律师事务所

2014

法学

湖北磁湖律师事务所

2015

法学

湖北人本律师事务所

2015

法学

北京市营建律师事务所

2016

法学

黄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2016

法学

湖北易圣律师事务所

2017

法学

浙江大公律师事务所

2016

法学

武汉市上律龙图法律咨询服务(武汉)公司

2017

法学

襄阳市谷城县紫金司法所

2017

法学

黄石市商务综合执法支队

2013

法学

黄石市下陆区总工会

2013

法学

十堰市张湾区人民检察院

2019

法学

黄石市黄石港区人民法院

2011

法学(英语双学位)

湖北鸣伸律师事务所

2011

法学(英语双学位)

湖北忠三(黄石)律师事务所

2012

法学(英语双学位)

黄石市人民检察院

2012

法学(英语双学位)

大冶市人民法院

2013

法学(英语双学位)

广东港仁律师事务所

2014

法学(英语双学位)

湖北磁湖律师事务所

2015

法学(英语双学位)

湖北人本律师事务所

2015

法学(英语双学位)

北京市营建律师事务所

2016

法学(英语双学位)

黄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2016

法学(英语双学位)

湖北易圣律师事务所

2017

法学(英语双学位)

浙江大公律师事务所

2016

法学(英语双学位)

十堰市张湾区人民检察院

2019

法学(英语双学位)

中国平安直通上海分公司

2014

国际经济与贸易

广州新航线

2016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上海百世汇通

2016

国际经济与贸易

泉州得民食品

2017

国际经济与贸易

海山教育咨询(深圳)有限公司

2018

国际经济与贸易

湖北鑫嘉美乐实业有限公司

2019

国际经济与贸易

黄石市总工会

2017

行政管理

黄石港区人民政府

2017

行政管理

黄石市西塞山区司法局

2017

行政管理

黄石市司法局

2017

行政管理

黄石市黄石港区教育局、民政局等2016

2016

行政管理

黄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7

行政管理

湖北师范大学档案馆

2019

行政管理

湖北九棵松集团公司

2015

经济学

湖北省统计局黄石调查大队

2009

经济学

中国平安直通上海分公司

2014

经济学

北京链家

2016

经济学

花桥华拓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2017

经济学

泉州得民食品

2017

经济学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17

经济学

阳光智业教育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2018

经济学

昆山瀚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8

经济学

湖北鑫嘉美乐实业有限公司

2019

经济学

黄石港区人民检察院

2020

法学

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

2012

法学

黄石市下陆区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中心

2021

经济学

黄石传化诚通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

2021

经济学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黄石支行

2020

经济学

普罗格智芯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2022

物流工程

中国建设银行(沈家营支行)

2022

经济学财务管理

招商银行黄石分行

2022

经济学、财务管理

永康市久久太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2022

财务管理

黄石大信正信会计师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2019

财务管理

大冶泰隆村镇银行

2022

经济学、财务管理

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院强化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学院督导开展日常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检查与督查,组织督导对各教学系新进教师、青年教师的课堂进行听评,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规范性的指导和反馈。实施“三查”制度,每学期期初、期中、期末都开展教学检查,定期督查教学院教学工作的执行情况,对教学工作的日常运行实施动态监控。开展领导干部听课、学生评教、教师同行等活动。学院认真做好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填报工作,高度重视,成立相关小组,负责数据收集、整理填报工作。明确分工,规范要求。根据工作安排,对人员进行任务分工,根据要求认真完成填报数据。严格审核,确保准确。对数据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数据科学准确。

七、学生发展

(一)学习满意度

学校每学期安排学生期中座谈、期末网上评教以及每月的学生信息反馈,对教学效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2021-2022学年,学生评教总体良好率达96%。各专业学生学习满意度情况较为均衡。从学生学习效果满意度调查情况看,学生对学院专业课教学满意、非常满意度达92%学生学位授予率、各类过级率、获奖情况等能够直观反映出学生该阶段学习效果。2021届毕业生的学位授予率为99.28%2020-2021学年学生参加了学科竞赛,共获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2省部级项目3国家级奖项19,其中一等奖1。二等奖13,三等奖5省级奖项32,其中二等奖15人项,三等17项;学生发表论文6

(二)毕业生与就业情况

学院本科毕业生415人,就业率84.58%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发展不平衡。传统特色优势专业与新办专业发展不协调,一流专业建设还需加强,国家级一流专业还没有。优势专业特色不明显,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不强;少数专业建设和发展;专业建设经费还不足

(二)课程建设水平不高。一流课程建设相对滞后,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较少,无法满足本科教学的需要

(三)部分专业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学院师资队伍发展不平衡,部分专业师资数量不足。教师队伍中缺乏领军型国内外知名学术带头人以及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秀教学科研团队,高层次拔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明显不足。另外,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数量不足,实验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比较传统。学生主体地位凸显不够,部分课堂仍以教师为中心,以传统讲授为主,科学使用多媒体教学还不够,课堂教学互动少,气氛不活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教学效果不理想。

(五)协同育人机制还未有效建立。校企、校地、校政合作还不够深入,合作育人的效果还没有充分显现。

(六)专业建设保障条件不足。图书资源、课程资源、实验室建设、对外交流学习、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经费投入还不足,实践教学条件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激励机制为充分建立

(七)教学管理还需加强。专业认证理念还不深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各环节质量标准有待完善质量文化意识有待提升,质量监控闭环尚未完全建立。

采取的措施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专业认证为抓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推动教学改革。按照“面向需求,创新机制,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思路,在校企地、校政合作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体系、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创建多方共赢的长效合作协同育人机制。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建设水平。打造人才引育平台,加大教师引进培养力度,用好用活各级人才政策,全方位、多层次引进更多学院发展需要的“高精尖缺”人才,不断优化教师队伍。通过组织开展教学名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导师制、青年教师讲课等活动,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支持优秀骨干教师赴国内外知名教育或研究机构访学交流,开拓学术视野,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积极推进人才国际化培养战略。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奖励政策,以确保“双师型”教师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投入教学、科研工作。

(三)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以产业发展需要和专业国家标准等驱动课程改革,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实践课程,形成以用为本、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和课程模块。树立“课比天大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升教学效果积极开展一流课程建设打造金课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育人效果。

(四)加强专业条件和实习实训建设。加强专业教学实验室和专业基础课实验平台建设。改善教学实验环境。拓宽和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有计划地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实习基地,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平台

(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立足学院办学定位,积极创新办学思路,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多作贡献。要推动学科建设与产业布局相衔接,深度对接湖北省黄石市等优势产业领域,瞄准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努力建设地方急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布局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要推动开放办学与社会服务相适应,围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经济发展、法律服务等方面,不断完善以咨询服务、智库建设、法制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体系,最大限度让现有各类资源要素加速融合、迸发活力。

(六)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加大投入,精心培育,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级建设项目。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力度,加大过程管理和成果培育。形成一批优秀教学成果。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加大学生学科竞赛经费投入,积极鼓励教师、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鼓励学生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七)加大建设投入,完善条件保障。根据一流专业建设需要,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条件建设、图书资料建设,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课程建设,科学研究,对外交流等方面加强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切实保证用于一流专业的专业建设,切实保障各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出台相应措施,强化落实,确保成效。

(八)严格教学管理,营造质量文化氛围。学院要引导形成积极、正面的教学质量文化氛围,通过教学质量评价,促使教师教学水平持续提高。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改革为突破口,狠抓学风建设。以教学管理制度为准绳,严格规范教学秩序。牢固树立规矩意识,维系教学管理制度的严肃性,严格执行制度,为教学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