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情况简介
发布时间:2023-06-21 浏览次数:310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情况简介

1、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应用性、创新性、国际性”为人才培养特色,面向我国新时代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能在各级政府部门、高校院所、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机构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的应用型高层次创新人才。

2、专业方向设置

我校“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设在经济管理与法学院,下设区域经济学、财政学、产业经济学等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1区域经济学。本专业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在一定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中变化或运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我校本专业主要依托黄石市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湖北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下设三个研究方向:一是资源型经济转型与发展;二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三是县域经济与农村城镇化。本专业现有硕导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

2财政学。本专业研究政府部门在资金筹集和使用方面的理论、制度和管理方法,同时也研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税收问题。我校本专业主要依托湖北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下设三个研究方向:一是财政理论与政策;二是税收理论与政策;三是投资理论与政策。本专业现有硕导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

3产业经济学。本专业主要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我校本专业主要依托湖北省社科院黄石分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湖北师范大学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下设三个研究方向:一是产业组织与企业成长;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三是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本专业现有硕导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

3、专业课程特色

本专业为学术型硕士,全日制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5年。研究生应修满课程学分不低于31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7学分,专业必修课13学分,公共选修2学分,专业选修4学分,实践环节5学分),同时完成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方可申请学位。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有三大特色:

1理论教学模块化。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在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方面按照培养方向分别设置模块化课程,保证每个方向的学生均能选到自己方向的课程;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文理兼顾,为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职业素养,还专门开设了《管理公文与申论写作》、《管理与沟通》、《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计算机实用技术》、《信息技术与应用》等选修课程。

2实践教学多元化。实践教学是研究生培养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必要环节。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总学分不少于5学分,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形式:一是暑期社会实践,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不少于7天,完成1篇调查报告;二是专业学术活动,研究生必须参加本领域相关学科专题报告、学科前沿讲座、学术会议、研究生论坛等学术活动不少于6次,主讲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三是“三助”实践,参加学校安排的助教、助管、助研实践,不少于20小时;四是“三习”实践,参加校外“三习”实践(见习、研习、实习)不少于15天。

3科研成果定量化。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本专业研究生必须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方可申请答辩,具体条件为: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1篇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主持完成一项校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或排名前五参与完成导师主持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或获得一项校级及以上科研奖励;或获得一项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或获得一项本学科领域的专利授权或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4、人才培养特色

1突出应用性。本专业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十分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行“双导师制”和“项目培养制”。本专业拥有一支长期从事教学科研与经济管理实践的“双师型”导师队伍,与国家统计局黄石调查队联合建设了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并与黄石市政研室、发改委、科技局、经信委等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广泛的项目合作关系。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选题均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并采用“项目化”的培养模式。经过三年的强化训练,研究生能够掌握良好的实践技能,近年来就业率均保持在100%,毕业后都能迅速适应角色,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

2突出创新性。为了切实提升本专业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本专业一方面设立“青凤智客”研究生学术沙龙,通过每周一期的学术研讨和科技创新训练,引导研究生申请各级科研项目和发表科研论文,来不断挖掘研究生学术潜力;另一方面,我们成立了“青凤创客空间”,组织研究生开展创业实践、学科竞赛和社会调查,以各种创新创业竞赛为舞台,引导研究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近三年来,本学科研究生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学科竞赛奖10余项,部分毕业生顺利进入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3)突出国际性。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国际化素质已经成为现代高级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此,我们一方面积极引导研究生立足专业发展,学好专业英语,大量阅读西方经典,掌握前沿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立足所在学校,拓展国际交流,定期举办“磁湖讲坛”等高端学术论坛,资助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开阔研究生国际学术视野;此外,我们还与英国、德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广泛开展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学术交流和游学活动,引导和支持研究生将视野拓展到全世界,走出国门,到外面去看。